顺治皇帝的《赞僧诗》不知道感动了世间多少皈依的弟子。诗曰:
天下丛林饭似山,钵盂到处任君餐;
黄金白玉非为贵,惟有袈裟披身难。
朕为大地山河主,忧国忧民事转烦;
百年三万六千日,不及僧家半日闲。
来时糊涂去时迷,空在人间走一回;
未曾生时谁是我,生我之时我是谁。
长大成人方是我,合眼朦胧又是谁;
不如不来亦不去,来时欢喜去时悲。
悲欢离合多劳虑,何日清闲谁得知;
若能了达僧家事,从此回头不算迟。
世间难比出家人,无牵无挂得安宜;
口中吃得清和味,身上常穿百衲衣。
五湖四海为上客,皆因宿世种菩提;
个个都是真罗汉,披搭如来三等衣。
金乌玉兔东复西,为人切莫用心机;
百年世事三更梦,万里乾坤一局棋。
禹开九州汤放桀,秦吞六国汉登基;
古来多少英雄汉,南北山头卧黄泥。
黄袍换却紫袈裟,只为当年一念差;
我本西方一衲子,为何落在帝皇家。
十八年来不自由,南征北讨几时休;
我今撒手西方去,不管千秋与万秋。
顺治六岁即位,因为多尔衮摄政,他的童年和少年一定很不自由(多尔衮在顺治六年十二月去世)。后来又与皇后不和,婚姻生活有过极不美满的一段。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己卯,顺治册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为皇贵妃。顺治是个多情的皇帝,对于他自己选择的这段婚姻,他不顾一切的投入了。他从此热烈的爱上了这位董鄂妃。可是世事无常,他们生下的皇子,在出生后几个星期就夭折了。两年之后,即顺治十七年八月,董鄂妃去世。顺治悲恸不已,在自己的爱人过世半年(顺治十八年正月),便相随而去。
董鄂过世以后,顺治在十月初曾请茆溪森为自己履行了净发仪式。十月十五日,茆溪森的师父玉林琇第二次进京,苦劝皇上,还要烧死他的徒弟。顺治无奈,只好答应蓄发。
没有亲历历史,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当时的人内心的争斗和挣扎。顺治为何剃度,是因为爱人的离去,他万念俱灰,还是因为他自幼便笃从佛法,早在以前便结了佛缘,此去便是了断尘缘了。一个帝王,不顾他的王朝和子民,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艰难抉择,是对?是错?
帝王也好,百姓也罢,都是红尘里人。也许在这尘世的生活,便是我们修来的尘缘。乐也好,苦也罢,既是来了这世,便该在这样的苦乐里去感受那些滋味罢。
另外,一些史学工作者经过考证,认为孝献皇后(即董鄂妃,她死后三天被追封为皇后)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,而博穆博果尔正是顺治帝的同父异母弟。主要依据就是钦天鉴洋人汤若望在回忆录中的一段记载(不过也有考证说董鄂妃本是另外以为将军的妻子):
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,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。当这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,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耳光。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愤至死,或许竟是自杀而死。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,封为贵妃。这位贵妃于1660年产一子,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。但是数星期之后,这位皇子竟而去世,而其母于其后不久薨逝。皇帝大为哀痛,竟致寻死觅活,不顾一切。
2004年7月23日星期五
2004年7月13日星期二
回家五日
6月18日 大雨
今天决定回家了,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大的雨。大概中午一点出发,本来那个时候老天开眼,露出晴光,可是却被我错过了。后来淋了一身的雨。这段时间心里很烦,也不知道为什么,而在这之前,我已经很舒服的度过了很久了。一直觉得很是心安,能够心平气和的面对很多事情了。
再回学校的时候,怕是毕业生离校的高峰了。而她也要离开学校了吧。
下午近七点到家。看到父母殷殷期待的目光。我不算是个完全离家的学子,可是,每年回家的也就两次,时间一共就半个月左右。那离开的时光里,爸爸、妈妈和这个家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啊。
6月22日 晴 端午节
今 天去拜见师父。刚刚到师父那里的时候,师父不在。我便在一条小路上等。即便还是中午太阳当头的时候,农村的小路常常是一个很惬意的所在。有两边高大的树, 看得到在一边小沟里歇凉的慵懒的牛,还有拦住去路的驴子蛮横的盯着来去的人。我不知道师父去了哪里,只知道在这里等,也许就可以等到他回来。
我远远看见一个人走来,农村的下午,这条路上几乎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了。我继续等,那个人走近的时候,我才发现真的是师父。师父见了十分欣喜,可能他也没有想到,远远看见的这个衣衫整齐的人便是他的徒弟,从武汉回来,在这里等他。然后寒暄一阵,一起回去。
我问了师父很多问题,问到关于算命的事,被师父训斥了一顿。说,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,那些算命的怎么可能搞得明白。这个话的确在理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